宣傳片專題片究其實質,屬于知識型商品的范疇,所以談論價格主要考量的應是其中凝聚的藝術和技術含量的高低和多少,比如策劃的創意、拍攝藝術水準和特技的藝術效果等,可謂千差萬別,也直接關系到宣傳片的市場推廣效果,因此筆者提請商家,不得不睜大眼睛,更理性地去看待和處理。如果你太潦草,影視公司再怎么樣也認真不起來。
首先,前期策劃是首要和關鍵環節。因為現場拍攝及后期制作都是圍繞前期策劃來組織實施的。前期策劃內容包括創意方案、拍攝腳本、解說詞以及故事板等方面,當然,在現場拍攝時有策劃師在場編導則可能更好!價格低的宣傳片創意很少甚至是沒有創意,腳本和解說詞是根據企業提供的文字資料稍稍加工而已。反之,貴的專題片通常在策劃上就很下功夫,雖然片子還沒有出來,你都可以根據前期工作知道整片的大概效果。所以有的策劃師開價8000元以上也并不奇怪,其實這還只能說是當地大蝦,在影視界可能還只是個不知名的蝦米而已。
其次是攝像師的藝術水準。攝像師要充分領悟策劃創意的內涵,同時能夠在現場拍攝時有效實施,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攝像師還得具備一定的編導能力和對后期制作的一定了解。所以只懂得攝像機操作是遠遠不夠的,正如玩照相機多的不是攝影師。雖然現場拍攝不足,后期制作可以彌補,但也并不都有這種可能。只有拍得好,才能做得更好。
第三是特技制作效果。后期制作內容包括剪輯、動畫特技、配音、畫面調色、配樂等,其中動畫特技是后期制作的最重要一環,也是藝術水準差異較大的環節,所以也最費時、費錢。電腦專家不一定是藝術家,后期制作設計師的藝術創作能力,決定了創意方案最終能否兌現。
第四是拍攝制作的設備,不同設備肯定會產生效果差易。當然,因為科技的發展,各專業機構提供或租用的拍攝和制作設備,均能滿足一般單位和中小企求宣傳片和專題片的品質要求。甚至于在影視大蝦手里,就是普通的家用DV+一般電腦也能做出想要的作品。選用哪檔拍攝和制作設備,要實事求是,根據需要而定,并量力而行。設備檔次越高,燒錢自然越多,所以切忌盲目攀比,只看表象,筆者認為夠用就好。
綜上所述,不同公司做片會根據自身公司的優勢,在上述四個部分的報價上會有不同分配比例,各個企業也應根據自身企業的特點而有所側重。只有量體裁衣,才不致于亂了尺碼。比如:可拍攝的東西多,那就可減少點動畫;反之,可拍攝的東西不多,則以動畫特技穿插其中來彌補拍攝,該省的錢要省,那么該花的錢也是非花不可。筆者認為在臺州市場,不管有多少家影視公司之間互相竟爭,一般實用型的專題片價格總在萬元以上,低于這個數目做出來的片子怎么也拿不出手的,品質要求較高的沒有三萬元影視公司變不出來,那么商家也搞不下來。當然,業余的團隊可能會便宜點,但沒有公司主體,可能服務不一定到位,保障性可能差一點。同時,即使是同一家公司,不同片的價格也不一樣的,"一分價錢一分貨",沒有哪個人原做虧本買賣。所以,過度砍價的后果,最終可能影響到片的品質,幾千的片子可能會被交給新手練練筆。